【21经济网】就本篇报道采访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正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欧佩克连续五个月下调了今年及明年的石油需求增长预测,其中对2024年的石油需求增长预测做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下调。尽管欧佩克多次下调预期,但其预测仍远高于石油行业大多数其他组织,因此整体来看不排除预期仍有下调的可能性。
韩正己分析称,美国等非欧佩克+成员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份额逐渐提高,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的影响随之增强,抵消了欧佩克+国家减产措施的影响。2023年,非欧佩克+国家原油产量达到3820万桶/日,同比增长190万桶/日,占世界原油总产量接近50%。若欧佩克持续保持减产政策,其对市场的影响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调整。
韩正己对记者分析称,进入2025年,受欧佩克+减产、主要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地缘局势的影响,国际原油市场预计供过于求。供应方面,按照当前协议,2025年4月起欧佩克+将逐步恢复原油产量。非欧佩克+的原油产量正处于上升期,美国原油供应量有望进一步增加。需求方面,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或有所下降。印度等地成为原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。
展望未来,韩正己认为,多空消息相互交织令油价呈现震荡态势。一方面,原油需求前景依旧不乐观,EIA、欧佩克、IEA继续下调今年的需求预期。另一方面,欧佩克+延长减产行动在供应上对油市有一定支撑,叠加中国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,或缓解部分需求担忧。此外,地缘政治仍存在着不确定性,影响短期的油价走势。综合来看,短期内原油市场或以震荡为主。
查看原文